BibTex 是科技文獻引用時所共用的 metadata 格式,維基百科上有關於 BibTex 的說明資料,並且提供了 Dmoz:Open Directory 計畫 的 BibTex 相關工具連結資訊,相當有用。BibDesk 是 Mac OSX (已修改,thanks!) 環境下的工具軟體,JabRef 是參考文獻資料的管理軟體。這兩套軟體是運用這個規格制定的前端應用程式的兩個例子。
我的計畫在要求研究與使用者的回饋資訊、統計數據扣連結合,並且被要求要審慎思考研究成果績效問題。扣連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研究,還包括要試著了解這些研究成果對於社會的影響。論文發表是最基本的一項成果。在秀給我看 BibTex 的 Mac OSX 應用(例如 JabRef 與 BibDesk)時,PC 有跟我說,他們物理學界有透過 arxiv.org 類似的「預先註冊機制」,來讓社群內部可以了解彼此機構、計畫與個人規劃在做些甚麼。
倘若計畫要評估到底造成甚麼樣的影響,這些基本動作的標準程序化,以及互相結合,應該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Tuesday, April 04, 2006
沒有 C 的 ICT
ICT 是資訊通訊(傳播)科技的縮寫: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C 其實最難翻譯:既是溝通,又是通訊,甚至是傳播。溝通意在個體層次,通訊彷彿焦點在於將「訊號」互通,客觀而且中立的說法。傳播又更為抽離,彷彿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看溝通與通訊的現象。然而無論近看還是遠觀,藉由個體個體間資訊的互相交流所形成集體的現象,的確是 C 這件事情的本質。
典藏總體來說,中外奕然,是大型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內容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都算是有所建樹,廠商端的加值研發也多有著墨,但是在與國外計畫相比較當中,我們發現我們不談 C,只談 IT 與內容的 C(Content)。如果就目標是數位化的這個大型基礎「工程」來看,這個 C 的被暫時懸置或許可以被理解:將目標單純化,僅作數位化工作。接下來的焦點也於是聚焦在數位化目標產量的達成與障礙的排除。只是很令人驚訝的是:在這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種種副產品、新知識與人員的成長、資深與專業化,乃至於轉型的需求,都被低估與忽略。這可能也是單純化所帶來的後果。
所有轉變、轉型的成本都還是存在,只是隨著時間過去而變得更為沈重,代價更高。最早的 C 可能誕生的地方是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從使用者處獲得寶貴的資訊來作最終產品的修改。很快地,客戶關係會變成企業關係規劃(ERP),開始要納入自己組織內部跨單位的溝通、與供應鍊上下游廠商之間的溝通。為了解決溝通成本的問題,資訊科技便會被引進來解決,透過介面的妥善設計,良善地解決高效率的溝通挑戰。
典藏沒有溝通科技,就看不見這些大量的內部溝通,並且無法將他們轉化成為 QA 當中的品質提升力量。
典藏總體來說,中外奕然,是大型的計畫。在這個計畫中,內容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都算是有所建樹,廠商端的加值研發也多有著墨,但是在與國外計畫相比較當中,我們發現我們不談 C,只談 IT 與內容的 C(Content)。如果就目標是數位化的這個大型基礎「工程」來看,這個 C 的被暫時懸置或許可以被理解:將目標單純化,僅作數位化工作。接下來的焦點也於是聚焦在數位化目標產量的達成與障礙的排除。只是很令人驚訝的是:在這過程中所產生出來的種種副產品、新知識與人員的成長、資深與專業化,乃至於轉型的需求,都被低估與忽略。這可能也是單純化所帶來的後果。
所有轉變、轉型的成本都還是存在,只是隨著時間過去而變得更為沈重,代價更高。最早的 C 可能誕生的地方是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從使用者處獲得寶貴的資訊來作最終產品的修改。很快地,客戶關係會變成企業關係規劃(ERP),開始要納入自己組織內部跨單位的溝通、與供應鍊上下游廠商之間的溝通。為了解決溝通成本的問題,資訊科技便會被引進來解決,透過介面的妥善設計,良善地解決高效率的溝通挑戰。
典藏沒有溝通科技,就看不見這些大量的內部溝通,並且無法將他們轉化成為 QA 當中的品質提升力量。
Sunday, April 02, 2006
專業的謎樣未來
今天 ilyagram 又爛掉了。上週末才找出睽違半年已久、那封 security alert 的信件,週末就正式再當機一次。我覺得可以好好正式表列一下優點跟缺點。至少我得要再請可以信賴的朋友出馬,幫我再重新打造世界一次。
週五飛去高雄參加了我們計畫的南部媒體記者茶敘。現在來的記者會嘉賓比記者多,實在不是太好的情形。一般公認我們計畫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硬,無論我們作了多少事情,就很不容易討喜,在媒體上不容易呈現。人們必須跟他們已經覺得有所理解(或者誤解)的議題銜接起來,眼前的問題才會變得有意義。原本的議題是要突顯政府做錯事,專業就變成指控的工具;原本若是要說政府沒有做事,專業就變成解套的關鍵議題。
例如故宮已經是個成功的案例(線上買故宮精品 衍生商品希賺個20億)、新聞局是否處理典藏問題,因為中國的典藏預算高達兩千多億元,竟然變成被凍結預算解凍關鍵(立委:能否推電影典藏 預算解凍關鍵)。
同樣是典藏,省諮議會卻被視為黑機關仍在抓錢擴權,典藏當作是惡行之另一例(聯合新聞網:酬庸政治拜拜 省諮議員凍成無給職)。
無論是非作不可、平衡政府施政不力的質疑,或者是政府亂花錢擴權的批判,專業都沒有真正落實在這些對話當中。基層的單位是否有意識到某項專業,例如典藏與電影政策,背後的長期意涵?數位化與政府資料檔案典藏的長期政策方向?目標與實際困難?民意高層的壓力是否有顧及政策彼此相關與資源投入的整體性?凍省背後豈只是砍掉諮議員薪水的問題,政府結構當中的組織與效能重組,難道就只是名稱相同的合併問題?地方的舊行政中心,裡面的政治歷史寶藏與資訊的運用,到底還有甚麼意義?
就像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ly)獲邀訪問 Pixar,看見賣座動畫電影背後的科技力量(李安與皮克斯),我們這些關切電影產業發展、凍省與政府組織調整、文化資產典藏的高層人士,可曾看見這些問題背後共通的科技整合的空白?
週五飛去高雄參加了我們計畫的南部媒體記者茶敘。現在來的記者會嘉賓比記者多,實在不是太好的情形。一般公認我們計畫的名字聽起來就很硬,無論我們作了多少事情,就很不容易討喜,在媒體上不容易呈現。人們必須跟他們已經覺得有所理解(或者誤解)的議題銜接起來,眼前的問題才會變得有意義。原本的議題是要突顯政府做錯事,專業就變成指控的工具;原本若是要說政府沒有做事,專業就變成解套的關鍵議題。
例如故宮已經是個成功的案例(線上買故宮精品 衍生商品希賺個20億)、新聞局是否處理典藏問題,因為中國的典藏預算高達兩千多億元,竟然變成被凍結預算解凍關鍵(立委:能否推電影典藏 預算解凍關鍵)。
「國民黨籍立委洪秀柱(台北縣)表示,政府連中國送熊貓來台,都被冠上統戰標籤,更別說中國演員要來台拍戲,她語氣激動批評政府,只會喊要編列五年兩百億經費投入電影與創意產業,但中國西安光花在保存電影資料的經費,每年就高達新台幣兩千億元,「看看人家是怎麼保護電影產業?」
新聞局電影處長周蓓姬坦承,新聞局電影處的預算一年只有兩、三億元,但是修補舊影片所費不貲,一部九十分鐘的電影修繕費用,需耗費三百萬元至一千萬元不等,就算集資目前所有與政府執行數位典藏相關的預算,都不夠支付,但新聞局計畫編列明年預算時,大幅提高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典藏修繕預算。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黃適卓與雷倩決議,鼓勵業者先向政府申請電影典藏所需經費,由國科會和新聞局先挪支預算以為因應,執行成效作為新聞局預算能否解凍的參考依據之一,一年之內完成法案三讀,使台灣電影典藏制度法制化。3/31/2006 8:32:34 PM」
新聞局電影處長周蓓姬坦承,新聞局電影處的預算一年只有兩、三億元,但是修補舊影片所費不貲,一部九十分鐘的電影修繕費用,需耗費三百萬元至一千萬元不等,就算集資目前所有與政府執行數位典藏相關的預算,都不夠支付,但新聞局計畫編列明年預算時,大幅提高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典藏修繕預算。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黃適卓與雷倩決議,鼓勵業者先向政府申請電影典藏所需經費,由國科會和新聞局先挪支預算以為因應,執行成效作為新聞局預算能否解凍的參考依據之一,一年之內完成法案三讀,使台灣電影典藏制度法制化。3/31/2006 8:32:34 PM」
同樣是典藏,省諮議會卻被視為黑機關仍在抓錢擴權,典藏當作是惡行之另一例(聯合新聞網:酬庸政治拜拜 省諮議員凍成無給職)。
「【本報記者何明國】立院內政委員會昨天決議省諮議員的研究費不予解凍,不得動支,讓諮議員成為真正的無給職,一年為國庫省下近千萬元,值得肯定。但諮議會浪費民脂民膏,還有更嚴重的。
政府精省和組織再造工作荒腔走板,諮議會還有八十人不知何去何從。結果立委顏清標提案,在立法院組織法增訂「立法院設中南部服務中心及議政博物館」,來接收這八十名員工以及會議廳。這項修法於九十四年一月通過。
這一來鬧出雙包案。諮議長余玲雅認為,諮議會是憲法明訂存在的「憲政機關」,拒絕「移交」給立法院,本身也搞個「議政博物館」籌備處,雙方僵持不下。
令人詬病的是,八十名諮議會員工即使撥給立法院,成為立院中南部服務中心的人員,同樣無所事事,浪費民脂民膏。現在留在諮議會不處理,也是同樣情況。
更荒謬的是,余玲雅自九十一年開始諮議會史料的數位化工程,居然另僱約聘人員,現在還在上網招人,難道這八十位資深員工對省議會文獻資料的熟悉和處理,會不如新的外來和尚?」
政府精省和組織再造工作荒腔走板,諮議會還有八十人不知何去何從。結果立委顏清標提案,在立法院組織法增訂「立法院設中南部服務中心及議政博物館」,來接收這八十名員工以及會議廳。這項修法於九十四年一月通過。
這一來鬧出雙包案。諮議長余玲雅認為,諮議會是憲法明訂存在的「憲政機關」,拒絕「移交」給立法院,本身也搞個「議政博物館」籌備處,雙方僵持不下。
令人詬病的是,八十名諮議會員工即使撥給立法院,成為立院中南部服務中心的人員,同樣無所事事,浪費民脂民膏。現在留在諮議會不處理,也是同樣情況。
更荒謬的是,余玲雅自九十一年開始諮議會史料的數位化工程,居然另僱約聘人員,現在還在上網招人,難道這八十位資深員工對省議會文獻資料的熟悉和處理,會不如新的外來和尚?」
無論是非作不可、平衡政府施政不力的質疑,或者是政府亂花錢擴權的批判,專業都沒有真正落實在這些對話當中。基層的單位是否有意識到某項專業,例如典藏與電影政策,背後的長期意涵?數位化與政府資料檔案典藏的長期政策方向?目標與實際困難?民意高層的壓力是否有顧及政策彼此相關與資源投入的整體性?凍省背後豈只是砍掉諮議員薪水的問題,政府結構當中的組織與效能重組,難道就只是名稱相同的合併問題?地方的舊行政中心,裡面的政治歷史寶藏與資訊的運用,到底還有甚麼意義?
就像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ly)獲邀訪問 Pixar,看見賣座動畫電影背後的科技力量(李安與皮克斯),我們這些關切電影產業發展、凍省與政府組織調整、文化資產典藏的高層人士,可曾看見這些問題背後共通的科技整合的空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