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ハケンの品格〉

今天跟同事 G 討論工作構想後,一離開辦公室踏上走廊,我便想到剛看完的日劇《ハケンの品格》(暫譯「派遣的品格」)。這齣描述人力派遣業所派遣的外派職員與大型公司正職職員間結構性的緊張關係與人性故事的小品日劇,在2007年年初獲得十集平均20.1%的收視率,成為與《華麗一族》並駕齊驅的2007年重要日劇。劉黎兒也在今週刊的專欄中,評論〈千萬別當派遣員工〉;在貓步小姐的劇評文章 〈(更新)緯來即將播出「派遣的品格」,熱烈期待中!〉中,她提到劇名的意義:

「在這部戲剛播出的時候,許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這部戲要叫「派遣的品格」,我認為,其實這部戲主要想表達的是「人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工作」這個主題,而由於「派遣」剛好是一個很特殊的工作型態,並且正因為它的特殊之處,恰好更能突顯「人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工作」這個主題,我也覺得,劇組這樣的處理方式,非常適切地呈現了他們想要傳達的主旨。」


「派遣員工」是一個日本社會當中非常重要的現象,不僅僅在日本,台灣與世界各國也都迅速地加入這個資本主義高度發展與分工化的全球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劉黎兒那篇文章會用力闡述該主題的緣故。按時計費,有作有錢、沒作沒錢,沒有勞退保險沒有年終的外派人員,販賣的是自己赤裸裸的勞動力:純勞動(labor only)。在這當中,人該怎麼看待工作?外派員工與正職員工,如何看待「一國兩制」下的另個世界中的彼此?

這齣劇中有很多很精彩的段落(以下雷),凸顯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被精美的表象包裝起來,然後再被又認真又好笑的故事內容給戳破。一個小例子:在情人節的巧克力戰爭,「優秀」員工的用心宣傳稿、透過神奇的聲音演出,讓所有的人都想來買(人情)巧克力表達自己;但是卻同時又因為忘了關的麥克風,外派與正職員工的爭執過程,讓所有消費者一下子瞥見了冷酷職場的後台風景,於是眾人選擇不買(人情)巧克力來表達抗議。同時同樣身為外派的巧克力販賣員,卻因為主角的冷靜理性剖析而重拾勞動自尊與自信(雷結束)。

數位典藏是一個以計畫方式在許多機構推動的工作;這些機構本身沒有規劃資訊人力與經營的投資,而是透過國家的經費挹注,掌握資源來推動這個在資訊浪潮襲捲下、不可缺席的數位化工作。所有我們的勞動,都是約聘僱人員;雖然沒有到外派那樣的高度資本主義化程度,但是仍然沒有未來、欠缺規劃。工作者選擇迎合計畫階序高位者的想像,拒絕創新與風險,忽略了自己的「品格」與態度投入,才是扭轉一個計畫、一個機構乃至於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關鍵。

雖然劉黎兒批判的是推動這個想像的電視台、創造出一個不可能在現實中存在的、擁有26種證照、字典裡沒有「不可能」的大前春子,貓步小姐這篇相當用心寫就的劇評,一如平均收視率20.1%滿足的觀眾(跟我自己),彰顯了日常生活中的行動者/勞動者,對於自我工作品格/態度的期許。我們多麼希望自己每天的工作是能夠有所貢獻,有意義啊。只是這樣的聲音,科層官僚組織文化的本質,一如「瞭不瞭解公司、聽不聽的懂日語」(桐島部長語),也許就是註定要抵銷這樣的「雜訊」。

踏進走廊,我開始想著要怎麼樣才有辦法離開這樣的困境,走向泥船外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