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1, 2007

創意產業的出現

今天閱讀中國時報去年(2006年)10月1日的文章「文化創意產業:台灣空轉 大陸火紅」:

快步往前走了幾十公尺,沙塵逐漸消散,眼前的景緻同時出現變化:淒黑的工廠牆外,浮現一棟棟新穎的玻璃屋,來往的民眾不再身著藍色工人服,而是穿著 T恤、牛仔褲,許多外國人拿著數位相機穿梭其間,咖啡店、藝術書店、畫廊的招牌林立在四周,拐個彎進入一個黑漆漆的走廊,推開左邊的一扇門,結構挑高的百坪空間裡,雖然還殘留著工廠鍋爐的遺跡,天花板上依稀可見「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紅字,但現場已不見勞動大眾的形骸,只見桌子上放著藝廊的名片,現代畫作高掛在牆壁四處,「慢慢看喔!」打扮時髦的小姐在身後招呼著。

藝術特區 與故宮長城齊名

歡迎來到北京798藝術特區,這是目前北京最富人氣的國際觀光景點之一,今年大陸的五一勞動節,北京當局喊出一句順口溜,「早上到長城,下午去798,晚上吃烤鴨」,印證了798旺盛的人氣。這個佔地十平方公里的包浩斯建築風格視覺藝術園區,原本只是荒廢的大陸國營廠區和兵工廠,如今聚集著近兩百家畫廊、藝術家工作室、策展人辦公間以及咖啡館、酒吧等。在許多國際旅遊刊物中,798藝術特區已經被列為北京三大旅遊勝地之一,與故宮、長城並列。

據北京市旅遊局統計,二○○五年798藝術特區一共吸引了五十萬名民眾前往參觀,其中四成是外國觀光客,包括德國總理施洛德、比利時女王伊莉莎白、法國總統席哈克的夫人等等,都曾造訪當地。而每五名外國觀光客中,就有一人會樂於掏腰包購買藝術品。二○○三年,北京被「新聞週刊」選為年度全球十二大都市之一,理由就在於798藝術特區讓一個廢棄工業區搖身變成時尚地標。二○○四年,北京被美國「財富」雜誌選為全球最具發展前瞻性的二十個都市之一,原因還是因為有798藝術特區。去年九月二十二日到十月七日,798藝術特區舉行第一屆現代藝術雙年展,短短兩星期,就吸引了六萬名參觀人潮。

798 藝術特區並非特例。目前整個中國大陸,在文化部領軍之下,從南到北,從沿海省份到內陸四川等地,都在積極提振文化產業,從二○○三年開始,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大陸已經打造多個文化產業特區,舉辦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文化產業博覽會,許多地區的文化產值,每年已超過千億人民幣以上...


這是從 Daodin 上面看到的文章,應該是 Jo 的剪報吧。閱讀的同時感觸也是蠻深的。人、事與機會的活躍,讓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跳躍上國際舞台。然而台灣不是沒有參考過其他的經驗;我們有過荷蘭經驗、芬蘭經驗、日本經驗與韓國經驗,只是現在跟著全世界的目光注視著中國大陸、再度換上中國經驗而已。對於文化創意產業這回事,這中間究竟是什麼關鍵因素在真正發揮著影響呢?或者我們早就已經在舞台上了,只是我們的目光都在發散,不知道注視著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