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讀過一篇討論「新聞記者可以從 blogger 身上學到什麼?」的文章,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重點,是「處理錯誤的方式」。因為無論有多麼客觀,任何一個 blogger 所看到的都必然是事物的側面。也許是某些側面,也許有很多個側面。但是總會有你的讀者,在時間延展開來以後,總是會有人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樣的真實。隨著人們的書寫,錯誤總是會發生。作者 Steve Outing 說,如何處理錯誤,正是 blog 部落格與新聞文章不同的地方。你可以從一篇部落格作者的道歉啟事,來發現這個作者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並且,他又因為這樣的糾正評論,曝露出什麼樣的格局來面對他自己的錯誤。
因此,所謂的錯誤,其實是一個換個角度重新檢視原本看法的機會。
在 portnoy 這次提出的抗議來說,大媒體大報紙不願意就自己的言論負責,不願意提出道歉並且為未來不要重蹈覆轍而檢討,實在是這個網路時代媒體的不良示範。
家庭中有精神病患的比例,在台灣應該只會越來越高。這樣的標題與修辭只不過曝露了記者的無知與沒有準備便撰寫廉價的報導文章。我敢打賭這樣的論述水準絕對沒有比以前高。2006年還要用這種保守、沒有常識的方式來便宜行事,簡單化約處理精神病友的問題,所做到的社會效應絕對不會是:
「善盡媒體告知的責任,並未逾越新聞專業規範,也與其他媒體的報導並無顯著差異。」
相反地,這樣系列的報導,更應該反而造成精神病友在社區裡被接受的機會更有可能被全然封殺。利用大家的刻板印象,散播對精神病友不尋常的恐懼,善盡媒體告知「正常」大眾的責任。如果聯合報想要照顧弱勢族群的話,至少也應該報導一些成功地與社區交流、在社區中安置精神病友的例子吧。
聯合報在聲明中指出,聯合報長期關懷社會弱勢,以去年為例,曾在四月及十月先後三次以全版報導樂生療養院遷移問題及北市醫松德院區「又一村」中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聯合報強調,未來仍將持續關注弱勢族群,發揮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功能。
弱勢族群不應該被媒體公器化約成為刻板印象,加深社會之中的隔閡與壓力。網友 Benjamin 質疑了難道聯合報記者行政人員沒有人罹患精神疾患?沒有人的親人有罹患精神疾患?這些曾經報導過的專題,並不代表在這篇新聞記者與編輯處理上,沒有犯過錯誤。讓我們來檢視聯合報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