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找願景,下午在練修為。練完修為本來已經覺得快要爆炸了,結果 t 找我參加 Wikipedia 的 Jimmy 訪台行前的會議。會中同時接到 SL 的電話,討論給七年級生的表演藝術數位文化的計畫。BN 雜誌很專業地討論以什麼方式來協助主辦單位(自由軟體鑄造場計畫)舉辦這場活動,之前他們處理雜誌專題以及 Skype 演講的經驗也相當吸引人。我自己的參與算是來學習的,也貢獻了一點相關的想法。R 倒是有提醒到 Jimmy 文章中有朝著藝術文化機構開砲的例子:博物館與美術館自己的館藏有些已經是公共財,屬於全人類的遺產;有些則是沒有擁有智慧財產權,自己數位化之後也無法放上網路與民眾分享。這同時也是 Howard Besser 去年在 Boston 會議中提到的 dark archive 的問題。Wikipedia 當中有許多這些問題,而 Jimmy 則是站在砲火的最前沿,以自己的例子(「我不是賊」)來捍衛言論與資訊的自由。我自己雖然是站在計畫的工作角色,但是我還是認同 Jimmy 的觀點的;只是在文化的領域中,釐清與追尋自由,所需要的操作細節相當的複雜。這些涉及到的是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典藏機構歷史與權利意義的轉變。我相信不是這些文化機構過於保守,而是諸多跨越不同時代的想法觀念累積到同一個當下時,主事者的權責與承擔、眼界與實踐多重的問題。
跨出嶄新的一步,是需要很多資源與協助的。如果我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除了願景跟修為之外,還要有清楚的頭腦來釐清這些交織立場、做出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