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還很犀利的想法,隔了一天就又黯淡了下來。
資深同事給了我很多管理上的建議,所以我就開始躬自內省,反省自己如何在過著每一天的生活。我記下來昨天的工作內容是:16 封 email,每封平均花 20 分鐘整理附件與思考如何回應;10 個討論,每個平均 30 分鐘處理完問題脈絡跟解決方案。320 分鐘加上 300 分鐘總共 10.3 個小時,一天就過去了。今天早上開始,我決定要加上優先順序的欄位,每一則處理的事情,都得要先判斷到底優先順序為何。
本來以為加上優先順序思考,可以幫助我不處理不具優先性的問題。結果並沒有。會到我手上的問題都是高優先性。(另外有一個可能:一個工作項目的子項目,耗費了我太多資源,我應該要降低我要求的水準;但是我最後還是沒有調整。)今天處理下來,心裡面想著:這不就是我已經反射在作的事情嗎,為什麼要逐一的紀錄下來?原因是,我要跟別人講解清楚我到底在想什麼、處理什麼問題、怎麼處理。
難怪黯淡下來了。昨天的重點是時間管理,也許是奇觀(spectacle),也許是高度管理力的展現;今天繼續作下去,除了有點好笑之外,就發覺是其實重點是在(完成那本來應該順利進行的)溝通的工作。非常有效率地處理事情,意味著別人不太明瞭你這個節點的交通量與處理能力,運算速度快到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處理完。瓶頸點的出現,就是得去找出哪裡消耗了最多的運算量,事情的進展卡在什麼地方。如果我沒有卡住,那為什麼要去量測效能呢?
沒事找事作。
為了要讓別人知道處理完多少工作項目。因為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處理工作項目的資源配置原則與情形。但是別人又為什麼想要理解你處理事情的原則呢?
原來只是為了溝通的目的啊。真是令人黯淡的結論啊。